4月26日,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了《山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》,《纲要》提出,加强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、深海空间站、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、深远海养殖、海上风电等关键装备研发生产,打造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;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制造,推进大型集装箱船、大型液化石油气船、超大型油轮、豪华客滚船、高端远洋渔船、游艇、河海联运船舶等研发生产,建设国家先进船舶制造基地。
来源:京鲁船业
《纲要》共有十七篇、六十八章,其中第八篇为海洋专篇,提出“奋力向海图强开创经略海洋新局面”,坚持把海洋作为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,更加注重经略海洋,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,在发展海洋经济上走在前列,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山东贡献,分为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、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、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三章。
在建设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方面,《纲要》提出,发挥海洋科技领先优势,推动海洋经济向深海、远海进军,加快特色化、高端化、智慧化发展,积聚壮大海洋经济新动能。
全面提升海洋创新能力,发挥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引领作用,建设中国海洋工程研究院、国家深海基地、国家浅海海洋综合试验场,提升“科学号”海洋科考船设施效能,支持“梦想号”大洋钻探船等大国重器建设,建立开放、协同、高效的海洋科技创新体系。深入开展全球海洋变化、深海科学、极地科学、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等基础科学研究,在“透明海洋”“蓝色生命”“海底资源”等领域牵头实施国家重大科技工程,抢占全球海洋科技制高点。
来源:中集来福士
培育壮大海洋新兴产业,推动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核心设备自主化,加强第七代超深水钻井平台、深海空间站、浮式生产储卸油装置、深远海养殖、海上风电等关键装备研发生产,打造世界领先的海工装备制造基地,支持烟台建设中国海工北方总部。
优化提升传统海洋产业,发展高附加值船舶制造,推进大型集装箱船、大型液化石油气船、超大型油轮、豪华客滚船、高端远洋渔船、游艇、河海联运船舶等研发生产,建设国家先进船舶制造基地。高水平建设“海上粮仓”、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、国家远洋渔业基地和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。
大型豪华客滚船“中华复兴”号/来源:黄海造船
加快发展现代海洋服务业,发展邮轮、游艇、海上运动等海洋旅游业态,完善海洋牧场旅游服务设施;支持青岛打造国际邮轮母港,推进烟台、威海、日照开展邮轮无目的地公海游试点。重点发展的海洋项目包括医院船项目、东营威飞海洋装备年产300套海洋水下生产系统项目、东营市风电开发及装备制造项目、烟台“蓝鲲号”超大型海上油田设施一体化建设安装拆解装备项目、烟台深远海装备保障基地、潍坊海洋动力装备项目、烟台“百箱计划”高端装备型深远海海洋牧场等。
为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《纲要》提出建设战略性基础研究平台,在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,国家和省实验室包括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试点国家实验室,大科学装置包括海洋生态系统智能模拟研究设施、大洋钻探科考船、国家深海基地、海工装备陆海联调综合试验场,产业创新平台包括海工装备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。
《纲要》提出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,瞄准设施、技术、管理、服务“四个一流”目标,建设高效协同、智慧绿色、疏运通达、港产联动的现代化港口群,打造辐射日韩、连接东南亚、面向印巴和中东、对接欧美,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开放接口和航运枢纽。到2025年,沿海港口综合吞吐量达到18亿吨,集装箱吞吐量达到4000万标箱。提升国际航运服务能力,发展高端航运服务,搭建集大宗商品交易、船舶交易、航运保险、船舶融资、资金结算、航运信息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航运综合服务体系,探索设立航运交易所。
在建设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,《纲要》提出严控港口基础设施及运输装备污染物排放,建设港口船舶污染物接收处理设施,加强沿海港口、船舶、海上垃圾、海上微塑料等污染治理。积极参与全球海洋治理,强化海洋安全意识,加强形势研判和风险防范,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和海上安全。完善海防基础设施,建设“智慧海防”,推动各涉海职能部门信息资源整合共享。建立海上执法协作机制,打击海上违法行为。探索开拓北极航线,参与建设“冰上丝绸之路”。支持青岛打造海洋命运共同体先行示范区。
来源:中国船舶报